以2018年瞪羚企業申報為例,瞪羚(潛在)企業評選標準:
瞪羚企業是指跨越死亡谷、進入高速成長期的創新創業企業,也被成為“高成長企業”,評選需同時滿足增長率指標、創新能力指標,具體指標如下:
(1)增長率指標(需滿足以下條件之一):
a.企業注冊時間不早于2004年(即成立時間不超過15年),2014年營業收入1000萬元及以上,2014-2017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不低于20%,且2017年度正增長;
b.企業注冊時間不早于2004年,2014年雇員人數100人及以上,2014-2017年雇員人數復合增長率不低于30%,且2017年度正增長;
c.企業注冊時間不早于2014年(即成立時間不超過5年),2017年營業收入不低于5億元,且2017年度營業收入正增長;
d.企業注冊時間不早于2009年(即成立時間不超過10年),且2017年營業收入不低于10億元,且2017年度營業收入正增長;
(2)創新能力指標:
2014—2017年平均研究與試驗發展(R&D)投入強度(即R&D經費占營業收入的比例)大于2.5%(注冊時間不足四年的,根據實際投入年份數據計算)
潛在瞪羚企業是指創業企業迅速發展,有希望快速成為瞪羚企業的創新型科技企業,認定需同時滿足增長率指標、創新能力指標,具體指標如下:
(1)增長率指標(需滿足以下條件之一):
a.企業注冊時間不早于2009年(即成立時間不超過10年),2015年營業收入500萬元及以上,2015-2017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不低于20%,且2017年度正增長;
b.企業注冊時間不早于2009年(即成立時間不超過10年),2015年雇員人數50人及以上,2015-2017年雇員總數復合增長率不低于30%,且2017年度正增長
c.企業注冊時間不早于2016年(即成立時間不超過3年),且2017年營業收入不低于1億元,且2017年度營業收入正增長;
d.企業注冊時間不早于2014年(即成立時間不超過5年),且2017年營業收入不低于3億元,且2017年度營業收入正增長;
(2)創新投入指標:2015—2017年平均研究與試驗發展(R&D)經費投入強度(即R&D經費占營業收入的比例)大于2.5%(注冊時間不足三年的,根據實際投入年份數據計算)
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,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步伐,促進獨角獸、瞪羚企業加快發展壯大,推動新舊動能轉換,結合我省實際,現就加快獨角獸、瞪羚企業發展提出如下措施。
1、建立評選發布機制。根據既定標準,分類發掘瞪羚、潛在瞪羚企業,一年一評選,跟蹤研究瞪羚企業及培育企業發展態勢,定期發布評選企業榜單和發展報告,打造科技型高成長企業標桿。(責任單位:省科技廳)
2、給予入選獎勵。省財政科技資金對于首次入選的江西省瞪羚企業、潛在瞪羚企業分別給予420萬元、10萬元的一次性入選獎勵。各市、縣(區)政府給予配套獎勵。(責任單位:省科技廳、省財政廳、各設區市人民政府)
3、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。支持瞪羚企業及培育企業開展研發活動,積極引導和幫助其申報各類研發計劃。對申報具有顛覆式創新、推動新技術和新模式應用的項目,在優先推薦申報國家項目的同時,省內將采取定向委托等方式給予支持。(責任單位:省科技廳、省財政廳)
5、推動高水平研發機構建設。支持瞪羚企業及培育企業建立國家重點實驗室、國家技術創新中心、國家工程研究中心、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。對新獲批建的國家級研發平臺,按已有政策給予相應經費支持。(責任單位:省科技廳、省發改委、省工信廳、省財政廳)
6、加強創新創業人才引進與培育。支持瞪羚企業及培育企業引進和培育各類國家級、省級認定的高端人才,并積極引導企業爭取“雙千計劃”等人才引進和培育計劃支持。對于引進具有引領性、原創性、突破性技術的國際國內頂尖人才(團隊),可按“一事一議”原則給予支持。(責任單位:省委組織部、省科技廳、省人社廳、省財政廳)
7、支持企業對接資本市場。密切關注證監會、香港交易所等針對瞪羚企業及培育企業的政策動向,及時組織新政培訓會,幫助企業及時、準確理解政策,并積極協助對接上市輔導機構,加強對企業的精準上市輔導。(責任單位:省地方金融監管局、江西證監局)
8、加大科技金融政策扶持力度。放大政府引導基金的杠桿作用,與銀行融資產品探索形成投貸聯動。各類政府引導基金重點保障瞪羚企業及培育企業融資需求,將瞪羚企業及培育企業作為政策性擔保公司重點擔保對象。(責任單位:省財政廳、省地方金融監管局、江西銀保監局)
9、優化科技金融生態。建設完善科技金融信息服務平臺,不斷拓寬瞪羚企業及培育企業的融資渠道。鼓勵商業銀行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主動授信,并結合風險補償、政策性融資擔保等方式,著力解決企業融資難、融資貴問題。(責任單位:省地方金融監管局、江西銀保監局)
10、加大創新券的發放力度。進一步擴大科技創新券補貼范圍和額度,補貼瞪羚企業及培育企業購買研究開發服務、技術轉移服務、檢驗檢測服務、知識產權服務、科技培訓服務、商業模式概念驗證等科技服務及創業服務的經費支出。(責任單位:各設區市人民政府)
11、搭建企業服務平臺。組建瞪羚企業俱樂部,組織產品推介會、合作交流會、行業發展論壇等活動,并為瞪羚企業的培育企業搭建項目路演、產品推廣、投融資對接、技術交流等平臺,降低企業對外宣傳和交流合作成本。(責任單位:省工信廳、省地方金融監管局、省科技廳)
12、提供精準服務。針對瞪羚企業及培育企業,建立問題日常收集、分級處理、定期會商、及時解決機制。按照瞪羚企業及培育企業的不同情況,加強調研,精準服務,重點協調解決獨角獸、瞪羚企業及培育企業成長階段的突出問題。(責任單位:省科技廳、省工信廳、各設區市人民政府)